数字孪生在工厂的应用

  数字孪生新闻     |       2025-02-04

数字孪生在工厂的应用


通过建立数字化3D模型,真实还原工厂物理实体,可以涵盖整体厂区、车间、设备、生产线等,结合实时数据交互与模拟分析,实现工厂全流程的可视化、智能化管理。其核心是打破 “物理空间” 与 “虚拟空间” 的壁垒,让工厂从 “经验驱动” 转向 “数据驱动”。


微信图片_20250326162855_副本.jpg


以下从核心应用场景技术支撑价值体现展开说明:


一、核心应用场景:覆盖工厂全运营周期


数字孪生在工厂的应用并非局限于单一环节,而是贯穿 “规划建设 - 生产执行 - 运维优化 - 迭代升级” 全流程,针对不同阶段的痛点提供解决方案。


1. 工厂规划与建设阶段:虚拟预演,降低物理试错成本


传统工厂规划,车间布局、物流路径设计,都依赖图纸和经验,物理施工后若发现问题,整改成本极高。数字孪生可在虚拟空间完成 “预建设”:


  • 厂区布局优化
    基于 3D 建模还原厂区物理环境,占地使用面积、地形坡度、消防通道要求等,模拟不同规划方案的合理性:
    • 例如模拟仓库与生产线的距离对物料运输效率的影响;

    • 验证消防设施布局是否符合规范,灭火器与设备的安全距离、应急通道宽度是否满足疏散等需求。

  • 生产线与设备选型验证
    在虚拟环境中模拟不同设备组合的产能匹配度:
    • 例如选择 “注塑机 + 装配机器人 + 检测设备” 时,通过数字孪生测试设备参数,如注塑机射速、机器人抓取速度,是否匹配生产节拍。

    • 提前发现设备兼容性问题,设备的接口与传送带控制系统是否匹配。



2. 生产执行阶段:实时管控,提升生产效率


工厂运行中,数字孪生通过实时数据交互实现 “虚实同步”,通过三维可视化和数据可视化,让生产状态展示更加清晰明确:


  • 全流程可视化监控
    通过物联网(IoT)采集物理工厂数据,设备运行参数、物料位置、人员状态等,实时映射到虚拟孪生体,形成动态监控面板:
    • 设备状态:实时显示每台设备的转速、温度、能耗等数据,异常时虚拟模型自动标红,闪烁发声光预警等;

    • 物料流转:通过 RFID 或视觉识别追踪物料,原材料是否入库、在制品在哪个工位、成品是否出库,当某工序缺料时,虚拟孪生自动推送预警至 MES 系统;

    • 订单进度:实时显示每个订单的生产进度。已完成百分比、在具体的哪点工序,并预测交付时间。

  • 动态产能调度与排程
    基于实时数据模拟产能波动,快速响应订单变化:
    • 当紧急订单插入时,数字孪生可模拟 “调整排程” 后的资源负荷,设备是否过载、物料能否及时供应,输出最优方案,优先分配空闲设备、临时调整班次;

    • 当某条生产线突发故障,虚拟模型可计算 “其他生产线的产能补充能力”,避免整体产能断崖式下降。


3. 设备与能源运维:预测性管理,减少停机与浪费

工厂的设备故障和能源浪费是两大核心成本项。数字孪生通过 “状态监测 + 模拟分析” 实现精准运维:


  • 设备预测性维护
    通过传感器采集设备数据,振动、温度、电流等,在虚拟孪生中构建 “健康模型”:
    • 实时监测设备状态,设备电机轴承温度是否超过阈值、机器人关节磨损程度,提前预警潜在故障,虚拟模型自动生成维护工单;

    • 模拟不同维护方案的效果,“立即停机维护” vs “持续运行至班次结束”等,平衡维护成本与生产损失。

  • 能源消耗优化
    数字孪生可整合工厂的电力、水、气等能源数据,模拟能耗优化方案:
    • 分析不同设备的能耗曲线,优化开机时间,错峰启动高耗能设备,降低峰值电费;

    • 模拟车间通风、照明的能耗与生产需求的匹配度。


4. 质量管控:全链路溯源与缺陷预防

传统质量管控依赖 “事后检测”,难以追溯缺陷根源。数字孪生通过 “生产数据与质量数据绑定”,实现 “事前预防、事中干预、事后溯源”:


  • 缺陷溯源与根因分析
    将产品质量数据,尺寸误差、表面划痕,与生产过程数据,加工参数、设备状态关联:
    • 当检测到某批次产品不合格时,虚拟孪生可回溯生产全流程,该批次产品由哪台设备加工、当时的温度参数是多少、操作人员是谁,快速定位原因。

  • 工艺参数优化
    基于历史数据训练模型,在虚拟孪生中模拟参数调整对质量的影响:
    • 在生产加工中,模拟加工的运行状态,输出最优参数;

    • 针对新物料或新工艺,可以在虚拟空间完成参数试错。


5. 人员与安全管理:模拟训练与风险预警

工厂的人员操作规范和安全风险是管理重点。数字孪生通过 “虚拟场景模拟” 提升人员效率与安全水平:


  • 员工培训与操作优化
    在虚拟孪生中构建沉浸式培训场景:
    • 新员工可模拟操作设备,避免因误操作导致的设备损坏或安全事故;

    • 模拟工人操作路径,抓取物料的步行距离、操作台高度,优化人机协作等。

  • 安全风险预警与应急演练
    模拟工厂潜在安全风险:
    • 基于虚拟孪生计算风险扩散路径,发生火灾后烟雾蔓延速度、有毒气体扩散范围等,优化消防设施布局;

    • 开展虚拟应急演练,虚拟人员疏散路线、灭火器使用流程,提升员工应急响应能力。


二、技术支撑:如何实现工厂数字孪生?


工厂数字孪生的落地需四大技术协同,形成 “数据 - 模型 - 应用” 闭环:


  1. 数据采集层:通过数字孪生系统,实时对接物理工厂的设备、物料、环境等数据;通过 5G 或边缘计算实现数据低延迟传输。

  2. 模型构建层:构建多维度虚拟模型 —— 不仅是 3D 几何模型,还包括物理模型,设备运行动作、生产流程,还可以虚拟设备生产排程逻辑、质量与参数的关联算法。

  3. 分析决策层:通过 AI 算法对数据进行分析,设备故障预测模型、产能优化算法,在虚拟空间模拟不同决策的结果。

  4. 应用交互层:通过数字孪生可视化系统平台,大屏展示,让工厂管理者、工程师、操作员能直观查看状态、下达指令,可以在数字孪生界面点击某设备,即可查看其详细运行数据。


三、核心价值:从 “被动应对” 到 “主动优化”


数字孪生对工厂的价值可总结为 “降本、提效、提质、保安全”:


  • 降本工厂规划阶段减少物理试错、降低设备维护成本、减少能源浪费。

  • 提效:生产排程响应速度提升 、设备有效作业率提升 、订单交付周期缩短 。

  • 提质:通过全流程参数优化,产品良率平均提升。

  • 保安全:提前预警设备与环境风险,减少安全事故。


工厂数字孪生的本质,是让工厂的每一个决策都有 “数据依据” 和 “虚拟验证”。

随着技术成熟,其应用已从 “单一车间孪生” 向 “全厂区孪生” 甚至 “跨工厂孪生”升级,成为 “智能制造” 的核心基础设施。

对于工厂而言,数字孪生不仅是一种技术,更是一种 “用数据驱动运营” 的新管理模式。